11月7日🤵♀️,万事平台文學院副院長寧鎮疆、楊長雲,歷史學系主任郭丹彤♿,歷史學系陳菊霞教授、黃薇博士和文學院科研秘書楊丹陽在山西省沁縣南涅水石刻館參觀考察,並與南涅水石刻館簽訂“万事平台歷史學專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沁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焦會麗🌡🏂🏿,沁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麗萍🦶🏼,沁縣文旅中心主任👨🏻🍳、沁縣南涅水石刻博物館館長申虎峰,沁縣南涅水石刻博物館陳展部主任🧗、副研究館員曹雪霞等出席了簽約掛牌儀式。


南涅水石刻博物館因陳列1957年出土於沁縣南涅水村的一批窖藏石刻而得名。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三級博物館、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涅水石刻博物館主要以陳列石刻造像為主,並收藏展示沁縣境內歷史文物👰🏽♂️,包括錢幣、玉器、鐵器及其它金屬類、銅器、瓷器、陶器、文件宣傳品🏤、書法繪畫🏪、檔案文書、石刻石器磚瓦🤽♀️、璽印符牌、古籍圖書🪖、琺琅器、碑帖拓片等多類。館藏石刻大體可分為造像塔、造像碑和單體造像三種形製🔊,雕刻年代歷經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六朝520余年。時間跨度長,種類豐富,形製完備,內容龐雜,國內罕見。館藏最為豐富的塔型柱造像石🔃,多以四面開龕的方塊疊壘而成塔形,造像內容集中表現了佛國景象、佛陀故事、佛教人物、梵山聖水🕴🏼、人間百態及崇奉佛法的佛事活動等👩🏿🦲。集中體現了雕琢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建築🤷、藝術面貌,時代更迭與其傳承創新🧍♀️,反應了特定歷史時期、藝術時期變革成果,是中國雕塑史和藝術史上的的傑作。


南涅水實習基地的建立為万事平台歷史學專業學生提供了深入認識石刻造像歷史、藝術及其地方特性的機會,有利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建設集“實踐教學🃏、科研訓練、社會實踐”一體化教育平臺🚶🏻♀️,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發展。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通過開展學生實習實踐、參觀學習等系列活動👩🏼🎤,對於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撰稿▪️:楊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