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生命科學學院有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黃聿教授來院作學術交流,黃聿教授作了題為“運動誘導的血管益處”的學術報告。本次活動於生命大樓702會議室進行👐🏿,由肖俊傑副教授主持。
黃聿教授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心血管醫學研究所所長、亞洲血管生物學協會主席🧎♂️、中國血管醫學協會副主席🧍🏻♂️、國際心臟研究協會中國分會副主席🛀🏻。作為主編🤱、副主編、編輯會委員參與38本期刊的編輯工作;獲得2014年裘槎基金優秀科研人員獎、2015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黃聿教授與他的團隊近年來科研成果豐富。通過緊密結合臨床🩶,其實驗室在細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在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雌激素失調以及衰老等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發現了一系列心血管病理性變化的新標誌物,並正以此為基礎構建在逆轉代謝性心血管疾病動物模型血管功能障礙的平臺。黃聿教授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 Metabolism》🛐、《Circulation Research》、《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期刊發表了383篇論文👩🏻💻,google scholar引用17341次,H指數67。
本次報告吸引了許多老師和學生前來參加,有趣的報告標題勾起了大家對運動和心血管之間關系的學習熱情。黃聿教授在和大家親切問候之後開始了他的報告,他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血管的組織結構,並闡述了NO在血管內皮細胞中的形成過程以及其在舒張血管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然後黃聿教授用一組有趣的數據向大家展示了運動鍛煉對身體帶來的種種益處,並展示他們實驗室包括小鼠跑步訓練模型在內的關於運動方面的研究成果😵💫,並呼籲老師同學們在工作學習之余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保持身體的健康。Hippo信號通路是負責協調細胞的增殖🦋、死亡和分化💁🏽♀️,調控器官組織生長及抑製腫瘤形成的一條重要通路✌🏼,黃聿教授向大家解釋了血管內皮細胞內Hippo信號通路下遊轉錄調控因子YAP/TAZ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新機製,並展示了實驗室相關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告過程中黃聿教授還向大家展示了包括一氧化氮、氧化應激、血管緊張素系統等對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機製👩🏽🔧;運動鍛煉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和治療作用,以及關於微血管的病理生理功能的研究🫥。
報告完畢📣🍀,老師和學生們就各自感興趣的內容和疑惑進行了提問,黃聿教授一一解答了老師和學生們提出的問題🤶,並與大家進行了愉快的交流和探討。黃聿教授的報告內容豐富而又精彩,演講生動有趣⛽️,老師和學生們在整個報告過程中都保持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展現出了對學術研究的興趣。黃聿教授的報告讓我們對運動與血管的研究領域有了更深的認知和了解,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儲備,為我們帶來了先進科研思路👂🏻,對我們以後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同時也加深了黃聿教授和生命學院師生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