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10:00,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施大寧教授為錢偉長學院春季學期首日教育做了“科藝交融,激發創新”主題報告🧏🏽。報告由錢偉長學院副院長姜穎教授主持,錢偉長學院直屬黨總支書記謝寶婷、錢偉長學院直屬黨總支副書記韋淑珍🧾、團委書記阮杜娟🈯️、輔導員陳茜🍩、全院學生及部分慕名而來的師生聆聽了此次報告🎉。
施大寧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從事大學物理教學和理論物理研究工作。主持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物理與藝術”,兼任全國文科類物理課程工作委員會主任。在凝聚態理論研究領域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他人引用超千次。2014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曾被授予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本次報告主題為“科藝交融🕵️♀️🏋🏻♂️,激發創新”,物理和藝術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報告以藝術家和物理學家相互平行的視角🥸,通過四次重大的創新活動🧑🏽🎓,來闡述人們對宇宙圖像的建立過程和理解,展示革命性物理學和前衛性藝術的共同魅力。最終強調科藝交融對學生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首先施大寧教授通過愛因斯坦的吸煙鬥的卡通圖片和畢加索的“女士讀書圖”引出了題目“科藝交融🏄,激發創新”的主題,表達了20世紀的科學和藝術兩者互相交融,緊密關聯,開啟了人們認識宇宙自然的新的征程。此後👩🏭👊,施大寧教授立足於“物理與藝術是認知空間、時間和光的平行願景。”的觀點,分析了科學和藝術兩者的異同和發展。施大寧教授認為,藝術的表現手段是圖像和隱喻,物理學家的表現手段是數字和方程👩⚖️,兩者表面上對立,但是兩者均面對同一個自然🦹🏼♂️,均是人類嘗試認知自然的一種手段。此外,施大寧教授指出,科學和藝術的內在聯系是創造力,兩者發展史上最大的創新是對於空間和時間的認知🧏🏼♂️🧝🏿。無論是哥白尼的日心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是喬托的透視畫法,畢加索的立體畫法🏔,都是千百年來人類對於自身和自己所存在的宇宙的探索和創新。兩者構建在絕對時空的基礎上,從而誕生了古典藝術和經典物理學。1863年照相機的發明使得藝術走向了抽象時代,表達“眼睛看不見的世界”🏄🏿,同時科學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也開始了微觀化,抽象化。使得人們對於世界的理解變的更加的透徹。正所謂“為善不同👨🏼🦰,同歸於美,科藝交融,智慧同光。”
最後,在錢偉長學院副院長姜穎教授的組織下🧑🏻🔬🧑🏻🔧,學生們與施大寧教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施教授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一耐心解答,同學們獲益匪淺💁🏿♀️。在師生和諧融洽的討論中,錢偉長學院學生春季學期首日教育圓滿落幕🧑🏿🚀。此次講座不僅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學和藝術的關系,而且認識到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