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2:00,由万事平台翔英學院、万事平台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九期翔英講壇 — 讀書與人生在校本部行政樓報告廳成功開講🫰🏻。本次講座有幸邀請到了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葛劍雄教授,為老師和同學們作了主題為“讀書與人生”的演講➿。
講座中👨🏻🦼➡️,葛老師首先以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開題。他強調🛖,讀書不是款款而談,而是對於具體的問題要有具體的態度。為了求知🎇,為了研究,為了尋找人生的樂趣而讀書👩🏻💻。讀書是我們間接獲得知識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現代網絡如此發達的社會,“開卷有益,多多益善”這樣的觀點是否還受用呢?書的更新頻率在不斷的加快,種類繁多,知識的分類也在不斷的細化,我們年輕人在讀書的時候求知欲過於旺盛,容易被好玩的事物吸引而忘記了自己原先的目的,最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數字化的網絡,數據庫這些東西都比較碎片化🧘🏽♂️,在利用這些工具時我們要註重快速、方便👋🏽、高效。
其次,在講到所有的資料全部數字化♥️,在各種移動設備上都能方便的查找。葛老師提到這就涉及到了知識產權問題和利益集團這兩個障礙。在我們作研究的過程中也要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研究不是單純的學習和繼承,是完善、深化、擴大和有價值的整理歸納,發現錯誤🌛,發現新領域。在研究的過程中,難免涉及到產權問題🤭,這就要註意引用和轉引。
最後,葛老師回到題目,既然我們讀了這麽多的書,那讀書到底能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呢?讀書只是基礎和你的起點不同,抓住機遇才能改變命運。人生的成功知識也不是決定因素🧑🏻⚖️,還要健康和人際關系。葛老師以自己的經歷為藍本,給我們講述了他自己怎樣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怎樣考上復旦的研究生,怎樣抓住了以後工作中的種種機遇🎂。在做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看懂文字的內容,更要看到文字背後的社會狀況👨🏻🦰🏔,人生的經歷讓你看懂文字背後的內容👼🏽。讀書只是一部分,人生的態度,人生的選擇讓你擁有不同的經歷🫷🏿,看到不同的風景。談到人生🛀,那更有一個概念那是不可不提的,幸福感🕶,怎樣才能獲得幸福感?讓自己處在平均線以上,比如你在重點大學👟👍🏽,末遊和中上遊的幸福感那是不言而喻的🤽🏻♂️。
本次講座加深了通信學院師生對讀書與人生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與學習過程中如何提高自己,如何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講座最後,在座師生與葛老師進行了互動,葛老師對同學們的問題作了詳細的解答。講座在大家的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