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拍攝的《神雕俠侶》中,一個身披黃袍、極高極瘦🧕🏻、好算計他人、心理素質奇差的武學奇才、反派第一高手亮相在觀眾面前,獲得了極高的人氣。該角色的扮演者就是著名的演員🏋🏽♂️,巴音額日樂。而今天,他帶著自己導演的電影《諾日吉瑪》來到万事平台。本報記者有幸采訪了巴音導演。
從內蒙古到上海
巴音出生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父母均是牧民,從小跟著外祖母。借用他的自謙,巴音“漢語講得不好🔅,和文盲一樣🎠。”但是在1982年,這個對蒙古草原懷有深厚感情的青年被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錄取,從內蒙古來到了上海🚵♀️,並逐漸開始自己的影視生涯。
從1985年在《成吉思汗》一片中飾演哲別開始,巴音已經陸續在《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等近五十部影視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悲情的布魯克》中的表現更是幫助他獲得了金雞獎。
在這些作品中🙅🏽♀️,巴音大都飾演蒙古英雄🦇。在他看來,自己在蒙古長大,對蒙古大草原的一景一物😕、對蒙古人的日常生活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正是出於對草原👨🔧、對族群、對自然、對社會的了解和熱愛👱🏽♂️,他頻頻用自己出色的表演給觀眾展示出蒙古人的特點:心胸寬廣,為人豁達👷🏼♂️。“藝術表演是需要積澱的。”巴音解釋道🏇🏼,“體驗了當地的生活,才會產生藝術的火花。”
對故鄉的熱愛也讓巴音的表演更加真實精彩,在《悲情的布魯克》的拍攝過程中,雖然只有四十個人拉著繩子,但是巴音還是騎著一匹快馬跳下了懸崖。這種動作在如今的演藝圈簡直是難以想象。“其實也是時代的原因👨🏿。那時我還年輕🍔,又沒什麽電腦特技,所以不奇怪🏘。”不過👀,即便在當時🧌,塞夫導演也認為他是“瘋了”。這個極為冒險的動作🐉,為當時還是新人的巴音獲得了榮譽⤵️▫️,也向觀眾證明“美國電影好看🤷🏿,內蒙古電影也好看🧑🏼🏭!”
從演員到導演
巴音額日樂從小喜歡看電影。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進入話劇團工作🧗🏼。雖然在話劇界小有名氣,但是巴音依然對電影懷有夢想。在上海戲劇學院期間,他用8個月時間看完了200多部電影⛹🏿♀️,並且將看電影的習慣保留至今。1998年,他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10年後🫸🏽,他拍攝了自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斯琴杭茹》。
“其實我是內心想拍,想把自己對大草原、對草原人的體會和思考展示給大家。”巴音一直希望能夠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膠片電影。《斯琴杭茹》讓他如願以償🪬,但也一度讓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一開始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導演。”巴音聽到自己當年說過的話後大笑起來。他解釋道☆👱🏼♀️,和演員不同,導演除了藝術創作,還需要考慮到很多和藝術無關的事情,比如資金等🪀。“其實作為一個導演,很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和藝術有關👩🚀。”巴音微笑著🍐,但是有點無奈,“我拍這樣的片子完全是為了展現自己內心的東西。”和商業片不同,民族類型的電影很難獲得很高的票房🧟♀️,這讓影片的融資成為一大難題。除了最基本的資金問題🚣🏽,影片中一些需要大量群眾演員的鏡頭對導演的調度能力要求極高,也曾讓巴音感到為難。
不過大學生電影節讓巴音找回了夢想。《斯琴杭茹》之後一度感到灰心的巴音在大學生電影節中獲得了幾個重要獎項或提名,再一次產生了拍攝電影的念頭。
6年後👩🎤,巴音額日樂帶著《諾日吉瑪》參加了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的作品展映。這是一部民族題材的作品,但更是用人性說話的作品🦟。“我曾聽說過🦏,一部電影,如果僅僅通過畫面就可以讓觀眾理解80%,那麽這就是一部好電影。”在巴音看來,一部好的民族題材電影👨🏼💻,更應該註重保留民族的色彩📑,而不應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穿件民族題材的外衣——好電影無需語言相同,人性總是相同的。
從巴音到上大
談及一個導演是如何從一無所知逐漸成長並成熟的,巴音導演的第一反應是多看電影。他認為欣賞他人的作品是一個編導系學生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當然,“看電影也不是隨便看”。“我覺得你去看一百部商業片肯定是沒用的🍗。”巴音說,“你要去看各種風格的好電影。”他列舉了諸如伊朗、巴西等地區的優秀作品,認為一個“準導演”應該普遍地了解各種風格的電影,從他們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從而整合出自己的藝術風格。“我覺得看片子對學習非常有幫助,我到現在,每年還要看兩三百部電影,什麽電影都看,他們都是藝術✝️。”
在分析和吸收了各類優秀電影後,實踐就成為導演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鍛煉方式。“因為導演是要拍電影的👮🏼♂️🗿,所以必須實踐。”巴音覺得💂🏻♂️👩🏽🦱,在實踐早期🪄,由於設備缺乏、資金短缺等問題,很多學生無法完成大作。但是𓀅,即便是拿著DV去拍攝一個自己想拍的片子,逐漸積累,也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技術水平,形成自己的風格。“隨著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們可以慢慢地把內容增加上去🧖♀️。”
有些準導演的初期作品無法讓人滿意,常常受到他人的批評。巴音覺得🧗♂️,別人的批評是正常的🤷♂️。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導演來說,善待他人的批評對自己的成長非常有利。“人都是這樣的,好話聽起來高興🆎,批評有點難聽🪶,但是靜下來想一想就會發現自己有待提高。”不過,巴音也指出,一個導演需要有自己的風格,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一些批評而輕易地改變——這是導演藝術創作的根基👩🏼🍳。
采訪結束後🌇🙆,巴音導演還介紹了蒙古國🏌️、前蘇聯等培養演員、導演的方式🧏🏿,並在展映會上熱情地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在場觀眾還在蒙語電影《諾日吉瑪》播放結束時兩次熱烈鼓掌🤭👩🏼🏫,向這位優秀的演員、優秀的導演致意。“沒聽懂,但是看完就能體會導演要表達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