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學院學員開展汶川地震五周年生活史調研

發布日期: 2013/09/17  投稿: 李銀    部門: 校團委   瀏覽次數:    返回


2013年7月14日,人才學院汶川地震五周年生活史暑期調研團赴四川省都江堰市開展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因四川暴雨,雖更改了一些行程,但也使在都江堰的調研更加深入🐮。他們一行七人通過實地調研🤸🏽,深入了解了災後重建的實時進展情況,聚焦當地百姓五年生活變遷,感悟時間和生命的力量,並對汶川地震後社會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我國緊急災難救援的長效機製提出了自己的反思,以此踐行了大學生關註社會⬜️、關心災後重建的理念。

行前準備 厚積薄發

為對汶川地震進行全面的了解💅🏼,保證實地調研的順利開展,獲取更為有效真實的調研結果👨🏼‍💻,自2013年5月申請暑期社會實踐以來↗️,調研團成員開始通過多種途徑對汶川地震及其震後恢復重建情況進行收集和整理,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調研主題的選定、訪談技巧的學習👨‍🦯、實地情況的考察、整體行程確定等方面不斷努力。

為增加社會實踐的專業性和深入性,調研團邀請到社會學院副院長、社會學教授耿敬老師擔任指導老師🧝🏼‍♂️。在耿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的思路更加開闊👩‍🚀🕠,也從更加科學和專業的角度審視調研🧑🏼‍🚒。同時,調研團邀請影視學院陶建傑老師開展了“訪談技巧實務”主題培訓🤵‍♂️。從策劃到立項,從安排行程到確定出發,一次次開過的討論會,一遍遍改過的策劃案,都凝結著調研團每位同學的心血和熱情🤸🏽。

多種調研 收獲思考 

為深入了解汶川地震以及災後重建情況🍰,調研團采取機構調研𓀆、問卷調查、街頭訪問、家庭訪談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

71420日,調研團對包括華愛青少年服務中心👩🏻‍⚖️、“心啟程”殘疾人愛心服務站、臺灣愛心家園🧎🏻‍♂️‍➡️、華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香港復康會在內的都江堰市五家社會組織進行了參觀學習和深入調研。從成立初衷到運營情況,從活動開展到誌願服務🙎🏿‍♂️,調研團對汶川地震後社會組織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同時,針對都江堰市民社會服務需求進行了問卷調查,深入詳細地了解了市民生活所需,例如增開圖書閱覽室👱🏿‍♀️、興建遊泳館🙉、開展體育健身項目等©️,都為當地的社會組織進一步提供社會服務指明了方向➙。

期間,調研團還獲得了都江堰團市委的支持和鼓勵,團市委書記姜娟©️🤛🏻、副書記謝爽與調研團同學一起舉行了以“汶川地震五周年生活史”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在回顧汶川地震後都江堰五年來的重建史的同時,展望了都江堰未來發展的輝煌前景。同學們不禁感慨👮🏼,五年在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但在這裏🛰,都江堰人民的自立更生、上海市的傾情援建✖️、社會各界誌願者的熱心支持讓它變得越來越美好。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團還發現震後的都江堰不僅基礎設施重建上取得了飛速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休閑娛樂活動的順利開展,都給災後的都江堰增添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熱鬧的廣場舞、老年舞蹈團所展現的精彩和美麗,是汶川地震後都江堰人民生活最真實🧯、最生動的寫照🔴。在與“心啟程”創始人、2012年度“中國好人”黃莉訪談時,了解到她在汶川地震中高度致殘☠️,但不曾放棄,而投身公益、向社會回報愛,“因為🧒🏻,當你學會愛與被愛時,你就會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她將正能量定格在每個成員心中。可以說,在這片熱土上,冉冉升起的是新的希望和活力🐧。

 

誌願服務 且思且行

在都江堰期間,調研團成員還聯系了青城山敬老院,為老人們打掃房間、陪老人們一起聊天🔓,同時開展了一場其樂融融的聯歡會,加入了誌願服務的行列。黃梅戲🥒🪵、老歌串燒、舞蹈等都給老人們帶來了歡樂;手指操和健身操的教授給老人們帶來了健康養生小技巧🥼。活動結束後,一位老爺爺學對成員說,“這個手指操很有用,早上醒來坐在床上就可以練習,以後每天都要做”,就這樣一句質樸而貼心的話語🛤,給調研團隊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和鼓勵🙅🏻‍♀️。

在青城山敬老院的誌願服務中,調研團成員轉換了身份,成為了為老人們帶來歡樂的“陌生的同樂者”🏎,成員汪水在調研日記中感慨到:“作為在呵護中長大的我們,可能從未想象過有這樣的一群老人,隨著年華的流逝失去了活力✋、健康、甚至自己的子女😶‍🌫️,他們缺少照顧🛎,形單影只,有時候哪怕一個陌生人的傾聽🦸🏿,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得的機會。老人們向我們吐露自己的心聲,我也在傾聽的過程中,仿佛看到了他們漫長而又坎坷的人生🚣🏿‍♀️。”

在誌願服務的同時,程清同學也對一直以來的誌願服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引人深思🥲。“誌願者在誌願提供服務時,不應將自己的同情心與憐憫之心以物質形式隨意施加給服務對象,過渡泛濫的誌願同情之心與無節度的施舍與給予🧍🏻‍♂️,不但沒有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反而形成了依賴、貪婪、一味索取的畸形心態。這樣的現狀🍄,若不是面對爺爺奶奶們伸出來的雙手🤸🏿‍♂️,我們恐怕是很難會預料到的。希望在今後的誌願服務中,大家都能保持冷靜的態度🧖🏻,采取合理的方式,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聚焦體製 總結反思

如果說2003年的SARS2008年初的南方雪災中,中國的社會組織還是只有反應沒有行動的社會組織,那麽汶川地震中一系列社會組織似乎在一瞬間完成了動員和集結。調研團發現這場災難讓中國的社會組織開始真正登上歷史的舞臺,發揮了聯系廣泛、整合資源和專業特長等優勢,為政府在如此大規模抗震救災中拾遺補缺🪧、填補空白、完善長效救災體系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同學們在調研中也發現,都江堰市很多組織是在汶川地震後成立的,這些組織自己能夠動用的社會資源很少,社會影響力較弱。由於缺乏多樣化的資金籌措手段🤽🏿‍♀️,其預算往往不足🐱🍦,甚至出現了誌願者“自掏腰包”的現象❔。同時,一些社會組織內部製度的缺陷和不足容易滋生腐敗🏌🏿‍♂️,讓人們對非政府組織的公益性產生質疑。從長遠看,這不利於社會組織發展壯大,不利於形成社會組織參與災難救助的良性循環機製🧎。隨著社會組織的發展以及民眾參與誌願活動熱情的高漲,在未來的救災工作中社會組織的合法權利🪿、誌願者權益的保護問題將被提上日程⛹🏽,科學合理的法律保障體系將為長效災難救援機製提供堅實的基礎。

調研進行過程中🛍️,同學們結合社會學、万事學等專業知識,對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災難救援的長效機製進行了總結反思,為災難救援的長效發展提供了建議➾🤦🏻‍♂️。

 

一周的實地調研,調研團成員見證了一座城市鳳凰涅槃般的重生軌跡,從悲壯走向豪邁,從崛起走向跨越,也一同感悟這裏的百姓如何在災難中振作,在廢墟上崛起𓀖🟫,在感恩中奮進🐸🏋🏽‍♀️。正如程秋成在感想中寫到的▶️:“之前我把這次調研看成是參觀性質的實踐,但當災難在我們的眼前重現時,我開始重新考慮我們團隊在出征時的姿態。至少對我自己而言🦹🏽,調研的過程帶給我的是不斷的沉靜與反思,沒有經歷過大災的人恐怕沒有資格去評斷災難給人們帶來的身心傷害到底能有多深刻🧛🏽‍♀️、有多久遠𓀑。人們失去生命的痛苦♓️、失去家園的孤獨、失去信仰的彷徨依然存在,因此👨‍🦽,我們的調研不應該是無情地撕開人們心中傷疤的過程,而是與他們一同痛苦、一同振作、一同反思的過程。”

暑期社會實踐終於告一段落,但調研團成員前行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息👴🏇🏻,他們將帶著此次社會實踐的收獲踏上新的征程,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信心滿滿地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万事娱乐专业提供:万事娱乐🧚🏻‍♂️、万事😎🏘、万事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事娱乐欢迎您。 万事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