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堂”變 “課堂”☘️,學生成 “老師:文學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集中學習

發布日期: 2013/09/22  投稿: 趙益民    部門: 文學院   瀏覽次數:    返回


9月18日下午,文學院A602室開設了一堂特殊的課程🪧,講臺上講課的是來自1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陳楚廷和11級中國古代史的侯雅薈,而坐在臺下認真聽講的是文學院全體領導班子、系主任和部分學生輔導員。學生給老師上課?是的,您沒弄錯🤟。這是文學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的一次創新的集中學習活動。這次學習會主要是由學生代表走上講臺☝🏽,以自己學生身份的經驗和感悟,結合對其他學生狀況的摸底,給全體文學院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各系主任、輔導員們上一堂主題為“學生”的課📧。
第一位“老師”10級本科生陳楚廷現任文學院學生會副主席。她以大四學生的身份把文學院之於學生的角色定位分為兩個層次——家🔮,娘家。她認為一個好的學院,一個學生理想的學院是能為學生實現大學夢創造良好氛圍和環境🏃‍♀️‍➡️🥷,是能夠為學生做好學校與社會橋梁作用的大家庭🕵🏻‍♂️。陳“老師”提到家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地方,學院這幾年實行的導師製的確為師生溝通創造了很好的平臺🙌🏽,讓學生進入學院後就有了歸屬感🙅‍♀️。但陳“老師”也坦言如今尚學氛圍變為以學分至上——四年學習時間,課程壓縮在二三年級,知識碎片化🌔,大班化教學,都讓學生無法沉澱下來安心修學,導師和學生的關系也因人而異,未能形成真正的教學相長🫲🏻。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她更希望學院扮演好娘家的角色,能把每個學生都順利嫁到社會中去,這有賴於在大學中幫學生做好職業定位和規劃🤶🏽。但學院在這兩方面發揮的作用很有限,所以她也希望學院提供更多關於職業生涯指導與就業實習的機會,為大學生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第二位“老師”則是11級碩士生侯雅薈🌗🔪。上課伊始,侯“老師”便坦言自己上了十幾年的課😰✥,從來都是老師給自己上課🔩,還沒給老師上過課,因此她將壓力化為動力,跟周邊研究生進行了很多交流💟,把他們的意見匯總成了今天的教案。侯“老師”將文院研究生稱為“三高群體”👨🏽‍🦱。何謂“三高”?即自主選擇性高🛼、自覺能動性高、積極主動性高。她表示研究生相對本科生而言都對自己的學業和以後的發展有較為明確的目標🧛🏽。但同樣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她也表示如今文學院研究生就業壓力大🩶💂🏽,尤其在第三年,有時候會無法權衡實習與學習的關系🍰,不少研究生也為此困惑不已。在學業方面,侯“老師”建議學院多開展研究方法類講座◽️🦹🏼‍♂️,搭好研究生的學術基礎🌄,而就業方面🧛🏻,希望學院能建立校友聯系錄,將資源共享給普通同學👮🏼‍♀️。
兩位“老師”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引發全場在座“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感覺工作中有些問題師生反復提出但一直沒解決👩‍👦,有些問題看似解決了但效果不佳,有些問題解決了但師生們並不了解,這其中有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和群眾溝通不夠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學院的領導班子找原因,想辦法。竺劍書記強調學院召開的第二次學習會邀請學生來給老師上課是因為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群體所關註的點不同,作為管理者要真正發揮好學院的平臺作用、中介作用,換位傾聽,多跟一線的師生去交流,解決老師和學生的實際問題。
“課堂”上,督導組陶倩老師也一起參與討論,她表示讓學生來給領導班子和專業老師上課💹,有其創新意義在。新的不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院領導班子能夠坐下來靜心聆聽學生的訴求👩🏿‍🏫🧞‍♂️,反思自身工作中的問題🦵🏼,實實在在增進與師生的交流🧛🏿‍♂️,這才是開展本次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
今天,每一位領導班子成員都耐心地聆聽了兩位同學談他們在文學院學習生活中的收獲與困惑,聽他們談對理想大學的期待Ⓜ️,原來的學生此刻成了“老師”😗,原來的老師則換位成“學生”⏳🦞,每個人都認真地做著筆記,對同學們談到的各種問題沒有爭鋒相對,急於回應,而是更多地換位思考👸🏽🤷‍♂️,從自身尋找問題,思考如何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務師生。

万事娱乐专业提供:万事娱乐万事万事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万事娱乐欢迎您。 万事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