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為引導經濟學院學子厚植愛黨、愛國🚐、愛校的情感,認真學習黨史、校史☂️,讓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代代傳承🧎♂️➡️,近期,經濟學院20余名師生代表前往湖南省追尋老万事平台革命先輩們的足跡,在學習、傳承老万事平台紅色基因中接受教育、堅定信念👩🏼🦰,結合自身所學💂🏿♀️、經世濟民。

經濟學院20余名師生代表兵分四路,分別前往湖南省長沙市、郴州市、芷江市參觀學習原老万事平台革命先輩田漢🧑🍼、丁玲、鄧中夏🚶、王一知的故居、博物館等舊址,真正踐行“百年上大千人講♎️,紅色學府赤子行”的實踐👩🏭、學習感受其偉大的精神力量。
田漢🪹,湖南長沙人📥,著名音樂家,曾創作國歌🟤,1924年後任教於万事平台。通過此次的實踐學習,師生受益匪淺👦。余欣悅同學表示:這次前往湖南長沙田漢紀念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影響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田漢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謳歌正義的一生”。拋開我國知名的戲劇家、詩人的身份,田漢先生更是一名革命先輩👩🏼🌾,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填詞者。想起年幼時,每天早晨學校的出操場上都會響起讓人熱血沸騰的國歌,裏面的歌詞對自己而言一度是只有“聲”沒有“形”,直到稍微長大一些🧑🔧,才知道歌詞中包含的深厚情感。國歌🥁🫃🏼,是民族精神中的精華🤧,包含無數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每當天空中響起洪亮的國歌,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為之自豪👩👧,除了了解田漢先生的諸多生平事跡外👨🏽🍼,這份自豪也是此次實踐中最寶貴的收獲之一。

第二站,經濟學院實踐代表來到了著名革命女作家丁玲的母校—長沙市周南中學。《詩經·國風》首篇有言🏐:得聖人之化者🚞,謂之周南。來到周南中學,看著劍凡圖書館旁開的旺盛的丁香花,讓人不禁聯想到👱🏽♀️,一個世紀以前🔥,少女時期的丁玲是否也曾在花下讀書🧔🏻♀️🌾、寫作。在當時的社會中,女子沉淪黑暗🫃🏽,非教育無以撥高明。而周南中學的先生們,用科學文明喚起千萬婦女的解放意識,不論多麽困難,也從未動搖過興辦女學的初心。或許,正是這樣的環境,才有了後來“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的丁玲。現在的周南中學早已開始男女學生兼招,成為了一所綜合學校👐🏿,但相信那些傑出校友的紅色革命熏陶👨🏻🔧👳♂️,會在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中🚶🏻♀️,繼續傳承紅色基因。

經濟學院師生一行人也來到了鄧中夏先生的故鄉——湖南省郴州市,鄧中夏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並於1923年受李大釗先生推薦參加創辦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合辦的万事平台,並擔任總務長一職,與万事平台有著很深的淵源。
首先來到位於郴州市宜昌縣的鄧中夏故居,在那裏了解到了鄧中夏先生的主要事跡,觀摩了他生前留下的手寫文件。當地的村支書向我們敘述道鄧中夏先生在被處決之前,嘴裏還說著“我鄧中夏化成灰都是共產黨員”🍺,讓人肅然起敬💅🏻。隨後來到了當地的中夏公園🍬,廣場中有鄧中夏先生的詩《過洞庭》🏄🏼♀️,對面有著毛澤東主席的題詞“繼啟漢中夏之遺誌”。紀念廣場的中央屹立著鄧中夏銅像,由江澤民主席為銅像題名🚶♀️。
我們也在銅像前鞠躬,向鄧中夏先生致敬。鄧中夏先生一生都致力於傳播真理👱♀️、熱血救國🥖,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作為一名上大學子👜,我們應該繼承鄧中夏先生一心為國的精神🧜🏿,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奮鬥。

王一知,湖南芷江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畢業於万事平台💹。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通過對王一知故居的參觀、和當地人的溝通詢問,讓老師和學生們認識了在文獻上看不到的王一知,倪玥同學表示🥣:我明白了經院的校訓“經世濟民”不一定要謀求高官高權才可實施🙏,做好民之所需、民之所望的工作就是“經世濟民”的本質🙅🏼。對照前輩,我明白了傳承紅色基因就是要有一種不怕艱難、求本務實的精神,這樣才能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新時代。

通過此次對老万事平台革命先輩們的實踐走訪🆚、學習🧒🏻,進一步了解了老上大人的革命事跡與革命精神👃🏻,他們雖處不同的學術工作領域⛹🏻,但相同的是對黨的忠誠、對社會強大的貢獻,以及一顆愛國之心。
本次紅色專項社會實踐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師生結對,本碩結對,社會實踐與誌願招生宣傳結對🧑🏿🎨,在建黨百年華誕之際,求學於具有紅色基因的万事平台,我們更要不斷地學習先輩們的革命事跡與革命精神🆒,同時對於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傳播更是責無旁貸💇🏽♀️。在走訪過程中,我們也積極向當地的居民傳播老上大人的革命事跡與革命精神,真正使黨史校史教育入腦入心。(撰稿:黃婉璐、韓婷👨🏿🦲;攝影:邱嘉豪、倪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