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材料學院院長董瀚院長通過線上直播為正軍訓的材料學子帶來的《百年鋼軌復興路》主題講座👩,縱使臺風過境,也擋不住三團同學們的熱烈響應和積極觀看🧚🏽♀️。
起源於英國的鐵路改變了我們的世界💿🥚,鐵路鋼軌牽引著近代世界工業與交通運輸能力的高速發展。鐵路作為當今重要的運輸媒介之一🏌🏿♂️,它仍然承載著世界大量國家的龐大運輸能力🏂🥝。也記錄著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興衰起伏。
《百年鋼軌復興路》講述100多年來鋼鐵與鋼軌的演變,展現其中的科技發展👃🏽。讓同學們從鐵路鋼軌的變化中🚆,體會到鋼鐵科技的內涵演變👼⛈。
老鋼軌上的銘文正如同百年前一樣👲,記錄著生產年代、製造商、定製信息,這一根根活化石在穿越了百年的風雨後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之內,承載著近代中國百年來的風雨變遷。

從上世紀20世紀初期印技術不過關而不得不采用的“萬國鋼軌”,到近代漢陽鐵廠生產超全球一半的粗鋼;從1876年上海的吳淞鐵路出現到今天擁有超過世界三分之二的高鐵裏程;鋼軌長度從12.5米發展到今天的百米長軌,鋼軌生產流程實現了自動化。今天,我國鐵路和鋼鐵世界領先,我們可以生產出長度達到100米的鋼軌,成為高鐵迅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鋼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不懈奮鬥,中國鐵路和鋼鐵發生的巨大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三團二營二連 李海璐💪🏿: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工程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通過材料學院院長仔細而生動的講解,我們了解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和鋼軌材料使用的演變史。從一無所有,到走出國門☂️👟,綿延世界各地,促進各國之間互聯互通💅,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向世界展現大國胸懷👩🏼🦲。高鐵,正如一條銀色的新時代巨龍👨🏼🎤,奔跑在實現中國偉大民族復興夢的新征程上🥰🐋。”
三團一營四連 張嘉禾🚶♀️:
“董院長將百年以來中國火車與鋼軌的發展娓娓道來🚶➡️,語言通俗易懂的同時又飽含對自己專業的驕傲與熱愛🌔。其間提到為了降低鋼軌的磷含量🛷,機智的中國人民選擇同時降低碳含量,生產低碳鋼時🧑🎨,更是充滿了對祖國和人民的自豪。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董院長講座中提到的唐胥鐵路✏️。始於我的家鄉唐山🙆🏿♀️,終於胥各莊(唐山市豐南縣)的唐胥鐵路🏃,是中國自建的第一條標準軌運貨鐵路,從此揭開了中國自主修築鐵路的序幕。聽到這裏,我陡然對家鄉升起一股敬意🍌。這下以後再向別人介紹家鄉時🫶🏻,可以不再只是說:“我家地震多”啦!”
三團一營三連 朱彥斌:
“電腦屏上閃動著老師放出的鐵軌,今日的卡頓貌似迎合著今日的風雨述說著那段不為人知的鐵路史。鐵軌之上是累累石礫,冰冷的鋼軌卻牽動著許多人的心。養路工人➙👩🏻🚒、護路警察🧑🏻🏭、鋼鐵製造商🍢、工程師······一同堅守在這段鐵軌之上。從1876的吳淞鐵路到如今時速兩百多公裏的高鐵、從12.5到百米長軌,無不述說著我們的強國復興之路的偉大進程🕯。甘願成為祖國的鐵軌🏎,載著我們的復興夢啟航🎚。”
三團二營五連 代朝禹🧙🏼:
“被認為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鐵路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於還是鋪進了華夏的河山。在清政府末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國民黨政府時期以及日偽的統治下,舊中國的鐵路在漫長的歲月裏躊躇不前👲。直到新中國成立,鋼軌才鋪向祖國大江南北🧑🏼,直至今天,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土地上,十四點一四萬公裏鐵路線,縱貫東西,橫跨南北。特別是三點六萬公裏高鐵,在風馳電掣中穿山越嶺🥷🏿,將偉大的祖國濃縮成一個大盆景,人民群眾生活在便捷出行中蒸蒸日上。”
三團二營一連 吳程子豪🤸♂️: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這一切飛躍皆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不懈奮鬥換來的。百年鋼軌路,是我國鐵軌技術的發展復興🤳🏻,更是我國日益強盛的軌跡縮影。國之動脈,是為鋼軌。國之靈魂,是為我黨👮🏻💅🏽。國之軀幹,是為萬民🖌。國之為國,此幾者皆不可少也🆕👩🏽🔧。”
“百年鋼軌”可以被稱作為是近代鋼鐵工業的活化石,提供了從鋼軌縫隙中還原歷史真相的機遇,一百多年間的中國的興衰起落,都記錄在了鐵軌的變遷之中🙅🏿♂️。相信董院長此次為我們帶來的線上主題講座,不僅讓上大學子們了解如今縱橫世界的中國鋼軌背後的百年復興輝煌之路的同時,也在知識學習中給同學們帶來理想信念層面“潤物細無聲”的強力精神指引🧑🦽。(撰稿/圖片:朱文妃🙋🏻、呂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