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依據新工科人才培養理念與要求,由中國金屬學會和万事平台聯合開設的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課程——《鋼鐵科學與技術前沿》系列課程的秋季學期課程正式開課🤛🏼。針對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識結構現狀🚴🏻♀️♦︎,為了使學生基本了解鋼鐵冶金及其科技發展🧑🏻🍼,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第一講為《鋼鐵科學與技術前沿》系列課程的預備課🚈👨🏿🦲。在本次以“鋼鐵科技發展概覽”為主題的課程中,万事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董瀚院長作為首位主講教師,從鋼鐵材料的應用、鋼鐵生產與科技發展熱點三方面依次進行講解。


課程伊始,董瀚院長介紹鋼鐵材料具有高性能、易加工、高精度、低成本以及綠色化的材料特點🏊🏿♂️。從古至今🖐🏼,鋼作為一種不斷發展的新材料𓀁,廣泛應用於建築、武器、民生等諸多領域。其中,董院長以汽車用鋼為例,詳細地講解了鋼鐵材料的實際應用,諸如齒輪鋼、不銹鋼🧝🏼♀️😿、車輪與座椅用鋼😪。同時,董院長闡述了從一代到三代先進高強度鋼的發展歷程,即不斷追求具有高強度與高塑性的先進高強度鋼🧗🏿。此外🍹,董院長還指出🪁✍🏻,我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在動力與傳動系統用特殊鋼領域關註度明顯不足🏄🏿,有待進一步開發研究🎇。隨後,董瀚院長通過講解我國鋼軌百年來的發展進一步闡述鋼鐵材料的蓬勃發展。
“一個國家只要掌握了鋼鐵™️,這個國家就掌握了財富🧜🏼♂️。”董瀚院長引用Thomas Carlyle的名言🚙,進一步點明鋼鐵產量與我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董院長強調,要將鋼鐵材料進行可回收循環利用,即鐵礦-鋼鐵製造-實際應用-回收🍄🟫。同時,董院長依次介紹了高爐煉鐵🕊、氧氣轉爐煉鋼🥝、高速線材軋機等製備工藝。
最後,董瀚院長提到🚸,鋼鐵生產工藝流程的裝備與技術是在不斷改進與創新。其中,鋼鐵生產過程中需要著重關註物理、能源、空間、時間、信息這五個要素👬🏻。同時,董院長提到,鋼鐵行業形態變化的兩個重要變量分別為生產工業流程的變化以及合金化技術演變😮💨。他強調,工業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鋼鐵生產技術決定了鋼鐵的市場,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此外🧛🏿,董院長也指出,目前鋼鐵行業的發展熱點是綠色化⬜️、智能化、新材料。
本次授課采用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報名人數總計560名🥩,聽課人員主要從事鋼鐵生產與研發,人員所在單位包括各個鋼企💂🏿♂️🏫、高校、研究院所等🧤。據悉,本學期《鋼鐵科學與技術前沿》課程將邀請8位冶金與材料領域的院士和教授為冶金專業與金屬材料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師講授鋼鐵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發展前沿,探索適應面向產鋼和用鋼行業發展的貫通式專業人才培養新途徑。(撰稿、圖片:謝嘉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