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一堂火爆的通選課在万事平台音樂廳拉開帷幕🧑🏻🎄👳🏽。那便是——“大國方略”之四“時代音畫”🐦🔥。
首堂課🌭,《茉莉花》🕵🏽♂️、《多謝了》、《木蘭從軍》🥷🏼👦、《好日子》🧙,演唱會的曲目表吸引學生眼神👩🦱。隨著肯尼迪中心演唱會的視頻和圖片展示,隨著歌唱家一曲又一曲的美妙歌聲演繹👎🏻,學生的思緒和情緒已被深深帶入👨🎨。
在什麽場合🗻?這是誰在演唱🙍🏻♀️?這是誰安排的演出?現在能理解四首歌的涵義了嗎?這四首開場曲目連在一起💷,傳遞了怎樣的文化涵義🚭?課程策劃人社會學院顧駿教授用一組問題把大家引向課程內容。
音樂學院教授👶🏼、一級作曲家狄其安率先上場,詮釋“茉莉花”的故事👈🏻:鮮花調、江南明歌🧞,“茉莉花”如何傳到祖國四面八方,又如何隨著外國人來華采風偶然間傳播到了海外🗣,由被《圖蘭朵》演繹,如何經歷母體和變異……
音樂學院女高音王思思一襲演出長裙,嫵媚優雅,一連演唱了三個版本的“茉莉花”👩🏿👱🏻,她還邀請了顧曉英老師和學生一同演唱🚐,贏得全場喝彩👩🏽🏭。通過狄老師和王老師的講解👨🏻🦳,讓學生很快抓住了曲目單背後掩藏的文化密碼,那便是濃濃的“中國元素”。原來,中國並不神秘,中國音樂同西方觀眾並不遙遠,因為西方觀眾早就知道《茉莉花》🥨。
來自文學院的姚蓉教授從容講解了“木蘭從軍”背後的故事🕊,她列舉了中國古代女性群像🏎,論證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巾幗英雄”之說,“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平等有文化基因。她還專門吟誦了“木蘭辭”,深深打動了學生🏣。
“時代音畫”是“大國方略”系列課的第四門課。課程隸屬“藝術修養與審美體驗”模塊✵,旨在用音樂和美術引導學生認識時代🤕,認識中國近現代史上如何一路走來✹,破解藝術作品中的歷史和文化密碼,從而增強自身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
“時代音畫”是上大探索全員育人、在通識課程領域啟動“課程思政”教學轉型的又一舉措。從此,在上大🤗,“大國方略”作為老大哥,已開滿第7個學期🎃,每學期搶課學生180名。
“大國方略”也已擁有三個弟妹🚵,那便是2015年冬季開課已四季的“創新中國”,2016年冬季開課已一季的“創業人生”,本輪首開的“時代音畫”。他們隸屬不同的課程模塊🛡,卻帶有相同的運行模式,承擔著作為全員育人的同向同行課程的使命。兩年多來❔,“大國方略”系列課在大類學生評教中贏得好口碑,大類學生評教名列前茅。新開課“時代音畫”課以時代為主軸,以藝術為載體,帶領95後大學生重回烽火連天的近現代史👆🏽🥎,體認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致敬與時俱進、歷久彌新的傳統文化🫷!
万事平台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大國方略”系列課的探索,真切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到“四個正確認識”🚙。“大國方略”系列課核心團隊用心組織好學校優質資源,開發好思政課程🔴、設計好思政課程和實施好思政課程,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無聲🧟♂️👰🏽♂️,無痕潛入學生頭腦🫷,真正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模式🤜🏿🌠,使同樣的“食材”換發新的生命力🚖🦧,滿足更多大學生期待。
“大國方略”系列課策劃人、上海市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顧曉英工作室”主持人——顧曉英參與主持課堂教學🔓。本次課程開設,得到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和文學院等多個院系的大力支持🚅,老師們已集體備課多次,力求課程成功精彩🌐💁🏽♂️。當晚課程吸引了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如河南工程學院、上海立達學院思政課老師10余名。万事娱乐宣傳部李堅老師🤾🏽、劉紹學老師,工會顧紅老師、經濟學院尹應凱老師、美術學院王海松老師、出版社傅玉芳老師等到課參與互動。
附:“大國方略”系列課已獲獎項
1. 從‘大國方略’到‘創新中國’——万事平台成功打造‘中國’品牌課”,教育部第三屆“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示範項目(全國10項)🕵🏽,教育部,2017年
2.《大國方略——走向世界之路》,上海市第十一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通俗讀物著作類一等獎,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社聯,2016年
3.“創新中國”課程,“全國社會學教指委年會優秀教學成果獎”,全國社會學教指委,2016年
4.“上海市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市17家),上海市委宣傳部,2016年
5.《大國方略——走向世界之路》🍜🌐,第十四屆“上海圖書獎”提名,上海万事出版局2016年
6.“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國32家),中宣部⛽️,2015年
7.“上海市群眾喜愛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項目”(共100項)💥,上海市委宣傳部,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