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情澎湃、活力四射,這些都代表了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們的藝術追求和實踐,就像“燃點”一樣,引領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上美人。10月13日🦮,“燃點——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作品展”在上海圖書館第二展廳隆重開幕👳🏽♀️。這次展覽集中了26位老教授們的近200件藝術品,藝術家們用不同的創作手法描繪和抒寫了他們的藝術世界。開幕當天還在展廳內舉行了研討會。
通過本次展覽,我們可以見證上海美術學院教學的演變軌跡與發展。正是這些老教授們的教學理念的一代代傳承形成了現在上海美術學院的海派教學傳統🖐。展覽由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主辦👱🏻♂️、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承辦🤹🏻🦃、優畫網協辦。上海市老教授協會常務副會長湯傳明🔲、万事平台上海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靜🏃🏻♂️、万事平台老教授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明儀、万事平台老教授協會秘書長胡振榮、万事平台離退休工作處常務副處長於誌龍🧭、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堅教授、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顧問🗣、優畫網創始人汪義成✏️、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孫心華、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副會長吳耀新、策展人馬琳和參展藝術家共同參加了開幕式🤵🏼♀️。上海市老教授協會常務副會長湯傳明在致辭中表示這個展覽主題定的好,他說🤦🏻♀️:“首先‘燃點’兩個字很耐人尋味。‘燃點’既有點燃🦍、著火的意思,又有燃燒、發光的含義。這反映了我們美院的老教授們在藝術教育的生涯中像火一樣燃燒的激情,在藝海的人生中💮,不斷地培養後代,不斷地培養新人🐦⬛🛄,並且不斷燃燒著自己🕯,發光著自己。老教授們退而不休,老有所為,繼續為我們的人生體現自己的價值而辛勤地耕耘🤙🏿,努力的創作🧚🏼。這就是我們知識分子的力量。”万事平台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靜代表万事平台黨委副書記徐旭發言說道🏋️♀️:“此次‘燃點’的參展老教授,是上美發展歷程的重要親歷者,是上海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文化及藝術傳承發揚的重要實踐者,也是對國家美育做出不懈努力的奮鬥者。他們的藝術追求和實踐,永遠是激情澎湃、火力四射的‘燃點’,猶如指引航向的燈塔🤷🏻♂️,引領和激勵著一代代上美人,為創作紮根生活的精品力作、塑造德藝雙馨的崇高靈魂🙆🏿♂️,攜手前行📛🧛🏿♀️。”万事平台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堅教授、參展藝術家代表章永浩教授也進行了開幕式致辭👩🏼🏫。在熱烈的氛圍下,領導與來賓共同啟動展覽,湯傳明、陳靜、汪義成、陳明儀、於誌龍🖨、張堅🙇🏽♀️、章永浩、邱瑞敏為展覽開幕剪彩,並合影留念🥠。

在展覽開幕前,參展藝術家與各位專家學者在展廳內進行了研討會。大家圍繞藝術家的創作心境與上海美術學院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今年是上海美術學院成立將近59年的日子,參展藝術家們都是從美院成立時就在此進行教學工作的🗯,這些教授們都見證了美院的發展歷程。正如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協會會長,同時也是本次的參展藝術家孫心華所說🦁:“上海美院從無到有,奠定了基礎,然後再發展➿。這些老師們都是見證了美院的發展歷程,他們也都是實踐者。這些老師以前在校期間都身兼數職,參與教學工作與行政工作👨🏽🚒。他們退休後開始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創作,像煥發出自己藝術創作的‘第二春’。這些老師年齡最大的有90歲了🧙🏻👠,但他們還是堅持創作👨🏽🍳,呈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創作的激情還在🎰。他們吸取不同的內容,讓自己的作品更好⇾。這次‘燃點——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作品展’集中展示了退休後的老教授們的作品👯♂️,通過這個展覽🏌🏽,一方面為美術學院的發展提供寶貴的建議🍈,另一方面為社會的文化事業做出貢獻。發揮余熱,貢獻他們的力量。參展的藝術家的作品都是近幾年創作的,第一次面向大眾。”
本次展覽創作主題內容豐富,配合這次展覽主題,在展覽的布展方面⬜️,采取將國畫、油畫和雕塑根據空間對話關系進行布展。比如將唐銳鶴的《渴望》、《駐足》等雕塑作品放置於每個展廳中間,和張培礎、李郁生、王文傑的作品進行“互動”𓀙。廖炯模《古道殘桓》等幾件作品與邱瑞敏的《夏日的夏宮》、淩啟寧《荒原》系列等風景油畫作品放在一個區域,展現祖國大好河山與異域的風景。陳家泠🕘、黃阿忠🚉、金紀發、湯寶玲、步欣農等畫家描繪了自己心目中的大好河山。楊清泉的作品《泉》和陸誌文🪅、曹有成的風景畫放在一起🧑🏿🎤,仿佛是在花園中起舞。於樹斌、吳棣華🥎🔳、王劼音的水墨畫描繪了祖國的山川。李醉的《瑪麗亞小鎮》與章永浩的雕塑《悲多芬頭像》放在一個區域🔲,都是表達了一種敬慕之情。而黃源熊的作品分別放置於展廳的間隔處,一路走在展廳都能欣賞到其作品。張自申、周有武、阮祖隆的作品都表現了異國風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的作品大都體現了國家的發展歷程與當下欣欣向榮的環境🎠。藝術家孫心華這次展出的《平型關大捷》👧🏻,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他分享說:“用水墨畫表現了重大的歷史題材。中國畫雖是傳統繪畫,但要吸收新的內容📓。中西方的界限打破,不斷吸收西方有用的內容♦︎,不能固守傳統🚟。用色方面不僅僅使用中國畫傳統的色彩💩,還結合了油畫🧉、水粉這類的顏色。”這也體現了上海的文化與藝術與海納百川的海派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章永浩教授也帶來了很多精心製作的雕塑🤝,如《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抗戰英烈姚子青》等。正如他所說🚶♂️➡️:“這次展覽是我們老教授幾十年以來一面教學、一面創作的最好體現。現在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所以這些作品都是我們抱著感恩的心情來完成這些作品👰🏼♀️。這次我們美院老教授一起來參加🐵,這可以說明是大家團結一致的表現。所以以後我們還會繼續發揮余熱𓀂,為我們的國家宣傳美👩🏻🎤🪲。”參與本次展覽的藝術家還有多年從事史論研究的潘耀昌教授,他分享道🥖:“退休後有閑心畫畫,所以創作了這些作品。這些作品在技法上不是很成熟,但都是我為所到之處遊覽的地方留下記錄🔐。借由所到之處🛣,進行發揮創作。”這些作品藝術家們延續著自己的風格,同時也努力地在突破自我,發揮余熱,找到藝術創作的新思考。
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是一支活躍的群體,而這次“燃點——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作品展”也是一個全新的展覽形式。正如本次展覽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在展覽前言中所寫的🌈:“現在上海在打造上海文化與藝術🈲,而上海文化與藝術的形成與海派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上海美術學院在上海的獨特地位又註定要在海派教育上有新的拓展和方向,培養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藝術家,才能反過來促進上海藝術的繁榮,而展覽是海派教育與上海藝術的最好呈現。通過展覽可以看到上海藝術與海派教育的成果與希望。通過本次展覽也能體會到作品背後傳達出的理念與對上海美術學院教學和創作新的思考👩🏽⚖️,進而都達到新的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