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13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北京成功舉辦👃🏻。万事平台報送的6件國賽作品(發起方高校可直送3件作品)中🏃🏻♂️➡️,4件作品入圍終審決賽,其中2項榮獲特等獎、1項榮獲一等獎、1項榮獲二等獎,另外2項榮獲三等獎😝。以團體總分350分的優異成績力捧“優勝杯”!

本屆“挑戰杯”也是万事平台繼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四屆捧起“優勝杯”之後🫵,連續第5次捧杯。其中,2017年第十五屆“挑戰杯”由万事平台承辦🫘,並取得團體總分全國第2的好成績。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為宗旨,每2年舉辦一次,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挑戰杯”已成為近兩千所高校參與的科技盛會,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𓀐🧛🏻♀️、影響範圍最廣的綜合性學生科技創新賽事4️⃣。首屆“挑戰杯”競賽在1989年舉辦於清華大學,至今已連續舉辦16屆🦟。

本屆“挑戰杯”競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全國學聯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辦🧥。經過網絡初評👨🏽✈️、集中復評、決賽問辯答辯,上大學子在挑戰杯決賽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特等獎

項目名稱🗡:百年風華👨🏻🎤,勞工神聖——有關“一戰”華工文化記憶的調查研究
所屬學院🤵🏿♂️:文學院
項目成員: 徐嘉 高昕 張若樸 郭藝穎 劉胤衡 梅其右 楊智翔 鄒涵璐
指導老師🙇🏻♂️:楊位儉
項目簡介:一百年前,在一戰期間,中國曾派遣14萬華工赴歐支援協約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長期以來,“一戰”華工的歷史🪑、貢獻和犧牲被西方社會所漠視,國內民眾也不甚了解這段歷史。因此,全面、詳實地還原華工的生命故事😘🛀,深刻理解和闡釋華工赴歐對於現代中國道路選擇以及思想文化構造的貢獻,在新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本項目通過文獻整理、問卷調查分析、口述史料采集以及深入的理論研究,將調查與研究相結合,並通過跨文化視野,在時代風雲變遷的背景下,聚焦華工個體,深入回溯“一戰”華工赴歐、工作和歸國的經歷及其家國情懷👨🏼🎨,思考百年中國反抗殖民侵略🦫、爭取獨立自主、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
特等獎

項目名稱:基於供應鏈金融的“三維信用評價體系”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
所屬學院🌿: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儲雪儉
成員🍽:謝天豪🏄♂️、錢賽楠、張尊力、閆婭男、艾浩然🖱、楊佩芳、李欣怡、謝冰
項目簡介:本項目致力於解決中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從供應鏈金融的視角,構建“三維信用評價體系”,並通過BP神經網絡對新體系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從而實現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業“最後一公裏”。項目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對7省26市的140家中小微企業及40家金融機構進行了調查研究,共發放42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90份,調研結果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為社會融資和平臺融資,較難獲取商業銀行的低息貸款✌🏿;其核心問題在於信用不足👩🦽🦜,中小微企業主體信用難以體現真正的信用能力,商業銀行未能深度參與產業運作,銀企存在信息不對稱。就此,本項目提出將交易信用和監管信用納入以主體信用為主的傳統信用評價體系,構建“主體+交易+監管”三位一體的三維信用評價體系,從根本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三維信用評價體系”也獲得了多方的驗證與實地采用均取得精準評價效果。
一等獎

項目名稱: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與社區組織網絡構建——以農村睦鄰點為例的調研分析
所屬學院👨🦰:万事平台社會學院
項目成員🧑🏼🏭🥳:蔡旻雯、文薇薇🔱、丁誌文、嚴儼💇🏼♂️、馬曉宇、陳芳🩸、劉暢
指導老師:金橋
項目簡介☆:十九大以來,如何在有限地方財力的約束下有效配置城鄉公共資源,成為全國關註的議題。在此前提下,公共服務領域卻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新現象🫅🏽:當政府以完善的製度設計、充足的資金投入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建設,服務也高度匹配資源稀缺地區人民的文娛需要,為什麽有的村莊利用得好,而有的村莊卻只能擱置?本文以上海市農村睦鄰點為例,根據社區組織網絡的發起者和團結成員🐿,劃分了四種組織網絡類型🐢:黨建型👩🏽🏫、能人型🅱️、無主型🛹、多元型。基於對三村莊兩年的調研比較和研究者介入後的建設實踐,研究發現:多中心-扁平結構的多元型組織網絡因同時具有製度層面的合法性基礎🧛🏿♀️、文化層面的共同價值📕、以及組織層面的信任互惠,更有利於保障公共服務資源在基層的有效利用💁🏽♂️。
二等獎

項目名稱🙎🏻:抗結直腸癌活性化合物的設計、合成與篩選
所屬學院:錢偉長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
項目成員👩🏿🦰:王浩鈺🌁、馬毓蕊、藺一凡、黃天寅、張蓮霖
指導老師:許斌、肖俊傑
項目簡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尋找高活性,新靶點🔴,易合成的抗結直腸癌活性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基於含氮雜環良好的生物活性,我們發展了新穎高效的3-芳基異噁唑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經篩選和結構修飾得到了具有高抗結直腸癌活性的全新化合物SHU00238,在細胞水平和動物整體水平驗證了其抗結直腸癌活性🦸🏻,並探明其通過下調miR-4793-3p和miR-4701-3p抑製結直腸癌🧑🏻💻,為結直腸癌的治療提供了兩個新的潛在靶點。
新時代,新征程🦸🏽♀️!
挑戰築夢,上大學子不忘初心追卓越𓀇;
科創報國,上大學子牢記使命創一流✴️。
榮耀屬於上大“優勝杯”選手,
更屬於在科技創新道路上自強不息的全體上大學子!
上大人🎈,沖!沖👩🏽💻!沖!